投資北京國際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投資北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李道今
長期關注文化產業研究的學者都清楚:雖然國家不遺余力地推動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但鑒于文化產業“輕、薄、短、小、弱”等特點,文化產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始終如影隨形。也因此,在去年底,在北京市東城區獲批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時,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各界也在翹首期待東城在推進文化與金融合作上有什么“實招”,能否有效破解長期存在的文化產業融資難題。
近日,北京市出臺了“干貨滿滿”的《關于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度舾纱胧饭卜?ldquo;總體要求”“主要措施”“保障措施”三個部分,其中“主要措施”是該政策的關鍵內容,包含了24條之多,涉及到“創新文化與金融合作機制,激發文化市場活力”“拓寬文化與金融合作渠道,健全文化金融市場體系”“匯聚文化與金融合作資源,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等方面的主要政策內容。針對的是文化產業融資的痛點、難點、焦點問題,提出的是文化與金融合作務實、有效、系統的政策方案,不失為一項見“真章兒”的政策。
第一,政策站位很高?!度舾纱胧肪劢谷珖幕行慕ㄔO,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以文化要素流通為手段,旨在構建金融資本與文化資源有效對接的可復制可推廣長效機制,培育具有首都文化特點、引領示范全國的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從政策制定的這一出發點及總體思路看,《若干措施》不是僅為解決自己 “一畝三分地”上的文化與金融合作問題,而是通過區域內文化金融合作問題的解決,為全國文化與金融合作探索新機制、新模式和新路徑,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長效機制,政策站位很高。
第二,政策精準度很足。眾所周知,文化產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其“輕、薄、短、小、弱”,于金融機構而言,不論是投資、貸款、發債等哪種方式的金融服務都蘊含較大風險?!度舾纱胧纷プ∵@一關鍵,從降低金融工具進入文化產業風險著手,提出有效的政策舉措。如形成市區兩級風險補償聯動機制,有效緩釋和分擔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的投資風險;積極運用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等工具,支持相關銀行機構加大對民營、小微文化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培育發展文化產業鏈保險,開發文化產業保險產品,實現對產業鏈風險有效覆蓋等措施。
同時,《若干措施》的精準度,還充分體現在了針對文化產業融資慢、融資貴的問題,提出了若干為文化企業融資增信、降融資成本的措施。如建立文化企業貸款“白名單”管理制度,推進文化企業信用評價結果與銀行信貸、政府政策扶持的掛鉤機制,研發適合中小微文化企業的中長期貸款產品以及循環貸款模式;完善“投貸獎”“房租通”市、區政策聯動體系建設,降低文化企業投融資成本和經營成本等政策舉措。
第三,政策體系性強。從金融工具的體系上說,《若干措施》涉及到了貸款、擔保、保險、發債、上市、風投等全部金融工具,在每一種金融工具進入文化產業中,都提出了適應當前金融管理政策,符合文化產業融資特點的務實政策措施。同時,《若干措施》不僅涵蓋支持金融工具服務創新政策,還從“增加文化金融專營機構”“設立示范區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金融服務主體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政策設計。
從政策體系上說,《若干措施》沒有孤立地就金融談金融,而是恰到好處地疊加了人才、空間、政務服務等各個層面的政策,如提到的“實施‘文菁人才’計劃”“構建文化金融發展空間布局”等政策內容,既沒有喧賓奪主,又使文化與金融合作政策有了更加廣泛的效用邊界,形成政策的合力。
第四,政策“自完善”特點鮮明?!度舾纱胧诽岢?ldquo;吸引各類外資金融主體在示范區落地,支持文創銀行、文化證券、文化保險、文化企業股權轉讓平臺等機構開展文化金融試點項目,突出文化產業的業務普惠性、技術創新性、風險可控性、需監管支持等特點,探索構建包容審慎的‘監管沙盒’”。 無疑,文化與金融融合,需要金融服務的創新,但金融服務的創新具有一定的社會風險,而“監管沙盒”機制的推出,使金融服務創新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下進行,是更加有效的創新機制,這一政策條款的設計,也使《若干措施》具有了“自完善”的特點。
總體而言,《若干措施》是一個“干貨滿滿”的見“真章兒”的政策,在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北京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東城深入貫徹“崇文爭先”理念,深入推進“文化東城”建設的新時期,《若干措施》的出臺意義重大,將加快北京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文化企業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化解風險的能力,推動新形勢下的文化新場景、新業態、新消費、新動能建設,促進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將為破解全國文化與金融合作難題,推動全國文化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提供“東城方案”。
愿此項見“真章兒”的政策能夠順利實施,發揮好政策效用,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