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
研究院副院長 楊越明
剛剛過去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路線圖。持續出現具有市場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文化市場主體,不斷涌現兼具高品質、好口碑、長影響力的文化產品是文化強國應有之義。立足當前,在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從文化產業生態觀去思考與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新發展理念貫穿文化產業全領域,有哪些是共同的頑疾與痛點,有可能形成阻礙;二是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下,其他產業門類與文化產業本身發展的適配性如何協同提升。
文化企業本身具有的“重創意、輕資產”的特性,以及文化項目具有的因政策支持口徑收緊、消費者欣賞趣味轉向等形成的“高風險性”,使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在文化產業領域格外突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文化企業資金鏈脆弱問題更是密集地暴露出來。由于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與消費常態節奏被打亂,一批文化企業面臨文化項目的擱置或中止,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關停的情形。如何降低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對于文化企業與文化項目的顧慮,吸引更多金融要素在文化產業集聚,進而建立健全充分體現文化產業特征的文化金融體系,需要創新的制度設計。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要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需要推動文化金融要素市場的建設,一方面優質文化內容生產及新興文化業態成長需要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文化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創新需要政策支持?!蛾P于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出臺,表明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攻克文化金融領域的要點難點,打造文化金融發展高地,推動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先行先試、綜合創新的機制優勢,也有利于相關措施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整體來看,《若干措施》考慮了具有不同體量、處于不同產業鏈環節的文化企業全生命周期內對于投融資的需求差異,也照顧到銀行、信托、基金、券商、保險等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助力文化產業的可能性,有利于營造“多方抬”(多方合作),“多點防”(多環節防控風險)的文化金融環境。
針對文化企業貸款難,《若干措施》涉及貸款展期與供應鏈上下游文化企業聯動授信等要點。文化企業貸款“白名單”實施將意味著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可實現貸款額度循環使用。供應鏈金融在文化領域的推動,則充分考慮了文化產業頭部企業或核心企業與上下游小微文化企業的業務聯動性,有利于解決單獨的小微文化企業缺乏融資能力,供應鏈資金流存在“梗阻”的問題。
針對文化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難,《若干措施》提出在示范區內以優質文化資產的預期現金流、收益權為基礎,探索文化產業項目資產證券化試點;以創業投資基金享受反向掛鉤政策為基礎,激勵基金公司對文化企業投長周期項目、投早期文化企業、投中小文化企業等,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接受文化產業本身中小微企業多、投融資回報周期長、早期文化企業存在井噴式增長的特點,進而針對性的完成文化金融產品設計。
針對文化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問題,《若干措施》在提出利用市區兩級風險補償聯動機制,在現有“投貸獎”風險補償機制上由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建示范區文化企業風險補償資金池,有效緩釋和分擔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的投資風險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在示范區內構建文化金融“監管沙盒”,允許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在示范區內實踐具有創新意義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將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應用于文化金融,在推動文化金融創新同時有效管控風險。包容審慎的“監管沙盒”也有利于在文化金融產品與服務上經驗相對豐富的外資金融主體在示范區內的落地,實現與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的同步呼應。
如何綜合發揮政府部門在文化金融創新發展中的“指揮棒”作用,《若干措施》中提到了引導基金、綜合服務平臺、大數據平臺三個重要抓手。示范區文化產業引導基金的設立,將發揮磁石與杠桿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與產業基金在示范區內的落地。依托于文創板建立的投融資合作與文化金融項目對接的示范區文化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旨在實現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精準撮合。建設示范區文化金融大數據平臺,則有利于解決在文化企業信用評估、文化項目風險評估、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等重要環節的“信息孤島”問題。
十年間文化金融創新舉措不斷,但在無形資產評估、文化企業信用評估等諸多方面依然存在操作難點。希望《關于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下,文化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難點、堵點、盲點、爭議點,能夠在共同協商、共擔風險、共享成果的整體工作框架下協力推進。任何的一點進步,都將惠及眾多的文化企業,進而推動與實現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